去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一份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榜单显示,本土品牌易捷、美宜佳、昆仑好客,门店数量均超过2万家,位居前三位,罗森、全家、7-11则分别排名第五、第六和第七。除此之外,本土区域性品牌的存在感也越发强烈,广东系的天福位居第四,厦门的见福、太原的唐久和金虎分别排名第12、第14、第19。
这和不同城市便利店的发展状态一致,在“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榜单上,厦门、太原、东莞等城市得益于这些崛起于本地的便利店品牌而名列前茅。
纵观国内便利店分布的庞大版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罗森、全家、7-11这三大日系便利店巨头继续占领一二线城市的同时,越来越多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本土便利店盘踞在本地城市,通过持续向外辐射,扩大服务范围,逐渐形成了一种诸侯割据、分而“食”之的市场格局。
如成立于湖南长沙的新佳宜,以长沙为中心,拓展至周边地级市,开出600余家门店;Today便利店以武汉为主战场,辐射至河南、海南、江西等九省,门店数量也到达了600家。
线上线下结合是便利店行业发展的趋势。早在外卖崛起时,本土便利店就纷纷接入美团等第三方平台,疫情时期,本土连锁品牌们更是迅速把重心从跑马圈地转移到精细化运营上,借助即时零售,建立了一个围绕最快交付、即时解决客户需求、高密度布点的地面网络。
先发优势让本土便利店更早地收割了即时零售模式给本土零售带来的庞大红利。而即时零售作为一大助力,将释放更大的动能,帮助本土便利店弯道超车。